4月28日,由鹽城市人大常委會主辦的“推進雙創融合 勇當碳路先鋒”助力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活動在鹽城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舉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王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華明、劉向陽,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王亞等領導出席活動。全國人大代表、昆侖新能董事長劉懷平博士應邀出席,并就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作交流發言。
劉懷平博士結合自己和團隊近30年的創業創新實踐,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雙創融合等三個維度向與會人員匯報分享了三點感悟。
劉懷平認為,科技創新本質是企業生產力的創新。面對技術成果匱乏、人才資源短缺的難題,中小企業僅憑自身力量,難以完成長時間的科技積累、基礎研究和實驗探索。因此,企業必須加強產學研合作和國際交流合作,通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引入先進的基礎研究成果和高層次人才,既能激活企業科創團隊的創新動能,又能為科研機構成果落地轉化提供土壤,還能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基礎,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與社會進步。
劉懷平分享,產業創新就是區域競爭力的創新。無論是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還是未來產業布局,都離不開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在一個區域內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不僅能夠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更能打造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生態,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構建區域競爭力。他回顧自己20多年前選擇在鹽城布局節能環保產業,正是受益于鹽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產業鏈基礎,鹽城環保科技城為他和團隊的事業發展創造了優越的產業生態。
劉懷平認為,雙創融合,即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就是企業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創新。他指出,產業創新為科技創新提供應用場景和發展土壤,而科技創新則通過技術突破為產業升級提供支撐。昆侖新能正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通過依托鹽城綠色資源稟賦和新能源產業生態優勢,在鹽城亭湖建設數字能源技術研究院。同時,基于南京科教、人才、新型儲能和固態電池材料產業鏈等優勢,昆侖新能正在南京調研選址,積極布局建設固態電池材料實驗室,加快區域間的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企業、城市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創新的同頻共振,為雙創融合提供了生動實踐。
劉懷平的發言分享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強烈共鳴,也為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和區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此次人大代表講壇交流活動,將為進一步推動“雙創融合”工作帶來新的啟發,并為鹽城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探索中注入強勁動能。